
近段时间以来,元宇宙概念大火,不过,如何距离元宇宙落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,其中,芯片作为元宇宙的底层支撑,也开始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,那么,面向未来虚拟现实,元宇宙产业链,特别是底层服务商,我们要如何从“芯”出发?
针对以上话题,爱集微资深记者黄仁贵与酷芯CTO沈泊开展一场事关“芯片&元宇宙”的深度对话。
沈泊
上海酷芯微电子创始人&CTO
Q
您如何看待目前大热的“元宇宙”概念广受关注的现象?与过去的XR(如AR、VR)等概念相比,元宇宙有何不同?将在哪些领域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?
A
要一分为二看待“元宇宙”,一方面,“元宇宙”概念火爆带动了资本涌入,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;另一方面,推进元宇宙发展需要考虑客观现实,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不能过度炒作。一个概念的兴起,引发大家蜂拥而至,这在其他行业也是常见的现象,整体来说利大于弊,我们处在这个行业里,大家一起推动行业发展,在大浪淘沙中去伪存真,希望元宇宙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真正的推动力。
Q
元宇宙是人类对未来创新应用的展望,作为一种全新的应用形态,行业非常关注元宇宙的落地,那么,元宇宙最有可能在哪些领域率先落地?
A

Q
作为一种新应用,元宇宙也需要芯片等底层技术的支持,目前适用于元宇宙的芯片发展情况如何?与其他行业相比,元宇宙对芯片的需求有何不同?
A
Meta目前主要采用高通的芯片方案,后者推出的芯片产品改款自手机芯片平台,该类芯片平台并不能完全适配AR、VR需求,功耗较高、成本较高、集成度不足都是重要影响因素。国内市场目前对AR设备的理想价位为2000元,而高通开发的XR芯片价格在70美元以上,并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低成本需求;VR方面,应用到的芯片更多,仅摄像头就多达十几个,整机也需要20颗以上芯片,采用高通芯片不利于降低成本。

Q
其中,最有可能率先落地的领域,目前元宇宙芯片的还存在哪些痛点?
A
Q
展望未来,您认为未来元宇宙的芯片会是什么样的?从芯片角度看,芯片产业链会获得哪些新机遇?
A
随着以AR、VR为代表的元宇宙概念的不断推广,神经网络、自然语言处理、人机交互、计算机视觉等AI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设备中来,对芯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Q
目前的芯片提供商,要转型元宇宙需求,需要满足什么条件?要解决哪些问题?
A
AI芯片公司要抓住这一波市场机遇,推出的芯片不仅要具备低功耗、低成本、低延迟的性能,还要符合行业发展需要,AI芯片公司不能闭门造车,一定要与细分行业深度捆绑,更要跟行业整机龙头深度合作,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真正符合元宇宙需要的芯片产品。

Q
酷芯作为AI芯片的重要提供商,我们基于ISP、NPU等自研核心技术,在视觉、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已有深厚积累,那么我们的核心技术在元宇宙哪些方面会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?
A
我们此前在无人机、安防等领域有深厚开发经验,能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。我们在低功耗AI芯片设计、神经网络处理器等方面有深入研究,推出了ISP(含可见光ISP和热成像ISP)、NPU等自研核心IP,在AI计算、低功耗、图像处理能力等方面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,重要的是,酷芯可以给合作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,大大提升了双方合作效率,加快产品落地。
Q
针对元宇宙,我们酷芯目前是否已有芯片开发计划?
A
来源:酷芯微电子